每日娱乐 > 新闻快讯 > 正文

经济学家林凌去世 林凌是谁 林凌个人简历

2018-05-26 15:29:54 来源:每日娱乐网 编辑:每日娱乐 版权声明

  2018年5月25日19时5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令外界为之哀痛。那么,林凌是谁,林凌个人简历。

经济学家林凌去世 林凌是谁 林凌个人简历

  林凌个人简历

  中文名:林凌

  原名:何颖达

  曾用名:何大海

  性别:男

  年龄:93岁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中国山西省平定县

  出生日期:1926年

  逝世日期:2018年5月25日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 业:经济学家

  代表作品:《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等

  主要成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主要贡献:在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港澳台与内地经济、南水北调工程等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贡献。

经济学家林凌去世 林凌是谁 林凌个人简历

  忆林老:

  烟丝店学徒偷偷考中学

  林凌4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幼的林凌参加了抗日活动。当时他在平定县城读高级小学,母亲则做小贩卖压面维持生计。 后来,叔叔托人让林凌到太原一个烟丝店当学徒。13岁时,母亲去世,弟弟被村里的好心人收养。在烟丝店当学徒期间,太原中学恢复招生。林凌白天干活,晚上点着油灯复习。瞒着老板和家人偷偷去考试,结果被录取了。林凌立即给叔叔写了一封信:“我想读书”。

  刻苦求学:全省第三保送北师大

  林凌说一共有过三个名字,最初是父亲起的名字,叫何颖达,寄意今后能够读书当官的意思。抗日后改名何大海。大学时,为躲避特务追捕,又一次改了名字,叫林凌。在叔叔、老师同学和奖学金的帮助下,1945年,林凌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业,并以山西省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北京师范大学保送生。1946年参加地下党后,根据组织的意见又调到了物理系。

  参加革命:被列入抓捕黑名单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学校组织去晋察冀根据地参观。回到学校后,林凌很快参加了地下党。同时,他还踊跃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演讲、投票、选举、唱歌、组织社团、写诗、写时事评论等。还办了一个行知图书馆,通过同学捐款,购买了很多进步书报杂志。1948年,林凌的地下党身份暴露,被列入特务的抓捕黑名单。根据组织的指示,他与一个女同学扮作夫妻,前往冀中根据地河北沧县(现沧州市)泊头镇。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北京解放前夕,林凌调到刚解放的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今首都钢铁公司)任工会副主任,从事企业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人一起修复被破坏的设备,恢复生产。1949年后期,到天津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学习社会主义时期工会工作经验。

  参建铁路:趴在铁轨上“听火车”

  1950年,林凌与夫人一起南下重庆,开始了与四川和重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缘分。林凌被分配在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工作,继续从事企业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人运动。1954年调至重庆钢铁公司任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转炉厂党委书记。在重庆,林凌参与修建成渝铁路。这条铁路是解放后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过去修铁路,钢轨从外国购买。重钢有生产钢轨的设备和技术,可是钢坯不行,轧出来的钢轨不够长,于是得从鞍钢把钢坯运来。“工人们非常兴奋,一停车,大伙儿就趴在铁轨上,看钢轨上轧着的工厂名字,听火车运行中‘咣啷咣啷’的声音”。林凌说,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正式通车。林凌到成都参加通车典礼。

  1959年,林凌调到中共四川省委,担任省委第一书记的秘书。不久,调至中共四川省委办的《上游》杂志任工业组副组长。1962年,调到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交政治部任办公室副主任。

经济学家林凌去世 林凌是谁 林凌个人简历

  生活上艰苦朴素学术上废寝忘食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郭元晞是林凌的生前好友,他证实了林凌去世的消息。郭元晞说,约半个月前,林老因糖尿病入院,约5日前,林老感冒,继而引起急性肺炎。他3日前到医院探望林老,“林老已经陷入昏迷,在抢救中,他的子女、夫人都回到了身边。”

  “我从28岁跟着林凌教授,一直到1994年离开省社科院,他一直是我的忘年交。林教授是我的学术领路人,那时候他没有秘书,我跟他做了16年的助手。”郭元晞曾是林凌教授的助手,在他看来,林凌教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在生活上没什么追求,非常艰苦朴素。但是他学术上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他是我们的长者,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他是我们这辈人的学术带领人,把我们带进了学术研究中。”

  住院期间还在研究“南水北调”

  “前天我跟他夫人聊天,说起他住院期间还在研究‘南水北调’课题,有一些新内容。”郭元晞说,原本林老打算出院后继续研究,未曾想就此辞世。

  在郭元晞看来,林凌教授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助手,他常跟随林凌教授出差,参加各地学术会议,每一次,林凌都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发言很有水平。”

  “他非常重视学术实践应用,非常重视给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是他的特点。”郭元晞说,林凌要求严格,“要求我们学术报告、理论报告和理论研究都要做好。”

  正如郭元晞所言,林凌教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现形式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城市化道路研究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并亲身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的企业改革、城市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活动试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实践进程。

  林凌教授与蒋一苇向国务院提出在首钢进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的建议,在重庆进行中心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议,与廖元和、刘世庆联合提出建立成渝经济区的建议及其他建议,得到中央和省领导采纳和实施。

  改革者:建言“南水北调” 研究成渝经济区发展

  林凌教授这一生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除建言“南水北调”外,还包括对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的建议。

  21世纪以来,林凌教授转向区域经济研究。1994年他在东南沿海7个省市作调查,写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起飞之路》一书,2000年他和中国工经联的同志考察了全国14个老工业城市,提交了《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的研究报告,2000年中央启动西部大开发之际撰写了《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讨论》《审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报告和文章,这些观点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谋而合,对全国区域经济研究做出了贡献。

  2005年以来,林凌教授牵头完成多项重大项目,包括重塑四川经济地理、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停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采纳。特别是他和刘宝珺院士、马怀新、刘世庆等50多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家合作下,在省老科协指导下,花了12年时间出版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及增订版,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暂停;201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改变原定西线方案,重新研究新的调水线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