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15时许,贵州德江县青龙街道发生一起命案,造成死亡4人。那么,贵州德江通报命案具体情况,如何有效防控命案的发生?

贵州德江通报命案
2019年8月9日15时许,贵州德江县青龙街道发生一起命案,造成死亡4人。
事发后,警方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
目前,省、市、县公安机关正在侦办之中。
同时警方呼吁广大网民,不要造谣、传谣、信谣。
其实,对于命案防控,德江县既往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下面是2016年8月的一份报道:
德江县标本兼治命案防控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弘扬公序良俗,培养文明风尚,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德江县结合县情,全面践行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以开展命案、刑案“三零”创建活动统揽工作全局,多管齐下,着力加强严打整治高压态势,标本兼治,不断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正本清源,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发生诱因,众擎易举,不断巩固和发展命案防治成效,建立命案防控长效常态工作机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了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平安祥和。1-6月,全县共发生一起命案,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命案发案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0%,破案率100%,实现现行命案全破,乡(镇、街道)实现“零命案”占比达95.24%。
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最大限度消除命案诱源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矛盾纠纷逐渐凸显,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及时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将排查主体落实到村居(社区)和具体单位、具体人员,把婚恋家庭、邻里、债务、劳资、土地权属等易“民转刑”矛盾纠纷作为排查重点,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引发命案和极端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综治中心(站)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加大对易“民转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推动专业、行业调解组织全覆盖,认真落实并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个案补贴标准,加强第三方调解专家库建设,切实解决婚恋家庭等“民转刑”命案易发问题。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效力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确认“不收费、抗反悔、可执行、促效率”的优势,将调解工作引入法治轨道。深入开展“六小微治理活动”,最大限度把苗头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推动村居(社区)逐步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区工作室,加强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扬言报复社会、长期闹访缠访等重点人员的情绪监测、心理疏导,坚决防止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1-6月,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01起,化解成功683起,成功率97.43%。
着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最大限度压缩作案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加快,一些人不良情绪潜滋暗长,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为此,该县织牢 “六张网”,共同为“心防工程”添砖加瓦,携手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不断挤压作案空间。
织牢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坚持实战导向,推广犯罪实时控制警务模式,全面推进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和一线巡防民警实战化,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和就近调警、相互增援、相互接应、巡处一体机制,切实提高巡逻力量管事率、服务率、抓现率。织牢视频监控技防网。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整合,做到街面、主要路口、人员密集案件高发区域、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监控全覆盖,并逐步把城郊结合部、农村和公路沿线作为建设重点。织牢城市社区防控网。深化社区警务战略,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措施,强化城乡结合部和治安问题复杂区域巡逻防范,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动态管理机制,做好社区矫正、戒毒、反恐等工作,提升命案防范能力。织牢重点行业安全防控网。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完善和落实安检等制度,严防暴恐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切实加强旅馆业、娱乐服务业、物流寄递业、危爆物品等安全监管,落实法人治安防范责任。织牢网络信息防控网。大力加强网络技术手段建设,认真落实手机和网络用户实名制,建立网上警务室、部署网上巡警,实行24小时巡查管理,加快推进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网络平台建设,将网吧、酒店、会所等上网场所全部纳入监管视线,适时采集数据,及时发现涉网重点人员、在逃人员,及时落地查人,提高网上防范和打击能力。织牢农村治安防控网。全面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力量建设,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健全完善警务助理管理制度,提升警务助理掌握社情民意、协助管理实有人口、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制止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加强农村安全防范常识教育,积极推广农村“十户电话编组捆绑联防”、“邻里守望”和插卡探头“小天网”等经验,通过群众互助互救的方式提升自防能力。
着力保持严打犯罪高压态势 最大限度震慑违法犯罪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风险期,各种挑战压力加大,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持续保持严打犯罪高压态势,最大限度震慑违法犯罪,积极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持续开展反恐防暴、严打“两抢一盗”等“严打整治”行动,对杀人、伤害、抢劫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主动进攻,严厉打击,以打促防,打防并举,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县持续开展以“破现案、攻积案、抓逃犯、压发案”为主要内容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严格执行命案侦破工作“一长双责制”、“立线侦查”、挂牌督办等机制,及时发现、侦破命案隐案,预防发生系列杀人案件。充分发挥属地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职能作用,投入更多人力和精力加强八大刑事案件侦破力度,及时掌握影响社会治安的情况,依法查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行为。大力提升命案案件质量和命案起诉率,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
着力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最大限度减少作案主体
针对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矛盾突出、心态失衡的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防止其铤而走险、危害社会;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教育保障相衔接,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体从“六项工程”建设入手:加强“育新工程”依法规范管理,坚持抓数量、抓规模与抓质量、抓效果相结合,强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严格按照“四化五无”的总体要求,重点解决好专门学校性质、办学主体、入学程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范性问题。不断提升“雨露工程”救助保护能力,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健全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家庭监护责任、乡(镇、街道)政府和村(居)委会监督责任、学校教管责任、政府救助兜底责任,建立完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防车祸、防侵害、防火灾、防中毒等专项教育活动,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大力提升“回归工程”接回安置水平,按照“出监(所)接茬无缝对接、安置帮教无一遗漏、异地流动有效管控”的目标,创新完善刑释解戒人员出监出所无缝衔接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第三方接回模式,巩固和提升刑释解戒人员接回率。加快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矫治,有效帮助刑释解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持续增强“安宁工程”收治管控能力,按照“摸底排查无遗漏、救治救助全覆盖、服务管理全方位、肇事肇祸零发生”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确诊、评估、建档和依法收治监管工作。加快推进精神病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医疗保险+民政补助+残联救助”全额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费用的做法,增强诊疗服务和救助能力。全面提升“阳光工程”社会效应,加强“阳光工程”规范化管理,健全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教育挽救、技能培训、服务管理等工作机制,推动禁毒工作从重破案、重缴毒向抓源头、控吸毒转变,着力形成常态长效、源头治理的禁毒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有效破解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难、戒断难、融入社会难、犯罪率高的短板问题。力争实现“红丝带工程”关爱收治全覆盖,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健全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覆盖面,确保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切实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着力抓好法治惠民利民服务 最大限度引领循法向善
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体系,探索在基层组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鼓励村居(社区)配备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帮助审查各类合同等服务。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司法所、调委会等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室)。发展律师等法律服务业,保证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覆盖面,全面深化法律援助进乡村进社区工作,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适度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有针对的开展法律援助。加强依法维权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不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聚焦农民、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等重要多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把法治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解决群众身边的法律问题结合起来,推动法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润物无声地培育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着力抓好“天网资源”深度应用 最大限度增大安全系数
为确保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运行,社会治安环境良好,德江县立足县情,因县施策,不断探索新技能、开创新战术,着力加强天网资源应用,县政府把“天网工程”建设列入县政府拟办“十件实事”之一,计划投入1400万元实施“天网工程”第四期,新建监控点200个、卡口10套,拓展延伸到背街小巷、案件高发区域以及重点村和重要进出路口,提高技防入户率、入店率。大力投入并深度巧用高科技“天眼”,织密平安防控网,牢筑安全防线,促进“天网工程”建设成果在服务社会及公安打防管控等工作中的巨大作用逐步凸显,让违法犯罪人员无机可乘,无处遁形,有效的提升了立体化防控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彰显了社会治安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