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六号:农业监测精度更高
“在国产卫星中,高分六号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业一号卫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周清波说。
高分六号具有大覆盖范围、重访时间短、定量化探测等特点,面向农业农村、林业和防灾减灾等应用,搭载2个大幅宽光学相机,并为宽幅相机新增了4个波段。其中,在国内卫星中首次安装的红边波段传感器,能有效反映作物等植被特有的光谱特性。
据介绍,红边波段是作物的特征波段之一,利用它可以提升植被分析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分六号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增加新波段后,影像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不同地表覆盖、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生长状态之间的差异识别能力,监测精度也有提高。
利用高分六号卫星宽幅相机新增波段,改进了作物识别、农田洪涝灾害监测、土地沙化调查、积雪覆盖监测等技术方法和模型,这些技术和数据已成果应用在在2018年的玉米大豆面积监测、2018年安徽洪涝灾害作物损失评价、部分地区果园和设施农业分布调查、2019年冬小麦和大蒜等作物面积监测、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等工作中。

高分系列卫星:能给气象卫星帮大忙
我国天气预报,以及气候、大气化学等方面业务主要依靠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完成。不过,高分系列卫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产品,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在应对特殊天气和地表灾害方面,高分卫星的作用更为关键。
例如在此前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中,高分一号、二号可以为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灾等提供高分辨率图像;高分三号的雷达成像模式不受云雾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立体监测;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高分四号,可以观测到台风内部的精细结构,并实现对台风的高精度定位。
而在新增的2颗高分卫星中,高分六号可以说是高分一号的“升级版”;高分五号的高光谱作用更是独一无二,其提供的温室气体、痕量气体、气溶胶空间分布、平流层化学气体垂直分布等数据产品,能在气候、大气化学事件的监测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分卫星作为风云卫星的重要补充,一定会为‘一带一路’数据服务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支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王维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