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语乐文学网 > 为了套话 > 陈寒朱元璋是什么小说 全部章节无弹窗阅读

陈寒朱元璋是什么小说 全部章节无弹窗阅读

2024-08-14 11:52:57 作者:风霜半纸
  • 为了套话 为了套话

    支教老师陈寒遇泥石流,莫名穿越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双眼暂时失明,不知自己已穿越。朱元璋、朱标父子决定从陈寒口中套出历史走向,却不想……陈寒:“明朝啊,是铁骨铮铮,但没几个好皇帝!朱元璋嗜杀刻薄寡恩、朱祁镇是个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废物。朱元璋脸色铁青:你无法无天了,什么话都敢乱讲!!朱标:父皇,此人乃老天赐给大明的国师,不可杀啊!

    风霜半纸 状态:连载中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为了套话》 章节介绍

《为了套话》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优秀程度,堪称历史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后世难有望其项背者。该小说(第五章朱标看淡生死!冷静得震惊所有人!)内容介绍:人很多时候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再考虑别人的利益。甚至很多人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别人的.........

《为了套话》 第五章 朱标看淡生死!冷静得震惊所有人! 在线试读

人很多时候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再考虑别人的利益。

甚至很多人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爱干嘛去就干嘛去,关老子屁事。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能看到有些人,不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只关心天下百姓的利益,有时候我们管这种人叫傻,可是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往往希望这样傻的人多一点。

而朱标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发自真心地告诉自己的父亲,如果自己在这段时间里面会死,就证明陈寒说的是真的,您务必留下这个人有大用。

朱元璋难以接受但有个好处,那就是儿子的嘱托他愿意听。

朱标安抚了朱元璋之后看向凌汉:“凌侍郎,这段时间还得麻烦你,陪着他说话,多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对咱们大明是一件好事。”

凌汉抱拳拱手:“微臣遵命!”

接着凌汉又说道:“殿下,可是有个问题,这小伙子的眼疾迟早有一天会恢复,他若看到眼前场景,知道咱们再利用他,那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办?”

朱标想了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若他说的是对的,以国士待之也未尝不可。再不济也不可轻易流落民间。”

凌汉点头称是。

接着朱标交代护卫,必须保证陈寒的安全,还不能让陈寒知道实情。

交代完,君臣三人一同上朝去。

……

奉天殿门前,大朝会。

和影视剧想象的每次开朝会都在大殿里不同的是,真正的朝会一般都是大臣站在露天的广场上,而皇帝的宝座设在丹陛之上,群臣在下方陈述事情。

当然在开朝会的时候交头接耳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因为在开朝会的时候还有轮班的御史在边上时刻观察官员们的表现,出现随便乱动、吐痰、交头接耳这种事情,他们都会记录下来,这是失礼之过。

这种小过错就是可大可小了,真要整你,就说你在朝堂上连皇帝陛下都不尊重,你还能干什么事,到岭南去充军去吧。

所以朝会这种事,不可胡来,官员们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也是战战兢兢,一切都得按照礼仪标准。

朝会期间,五军都督府奏:

升山西都指挥同知马鉴为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诏长兴侯耿炳文还乡;

封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桑敬为徽先伯等事。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似乎没啥反应。

朝臣们都愣了一下,这还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往常朱元璋就像个超人一样,处理政务一点都不含糊。

可是今天,朱元璋居然发愣了。

而太子朱标倒是显得很镇定,直接回道:“五军都督府所奏之事,准;另长兴侯耿炳文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三十匹、钞千锭。”

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庸领命退下。

吏部尚书詹徽奏:

升河南道监察御史周志清为大理寺右寺丞;

以福建右参政王钝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以通政使司参议严震直为户部郎中事。

朱元璋还是在发呆,而朱标依旧代替父亲准了吏部尚书詹徽关于人事方面的任免。

这下朝臣们都知道,朱元璋今天的情况不对,怎么那么心不在焉呢?

但大家都觉得比较幸运,那就是皇太子朱标,老成持重,能主持大事,即便皇帝不在状态也能平静地处理国事。

唯有知道实情的凌汉在下面努力憋着泪水,你们这些大臣知道什么啊。

陛下知道自己的长子可能会先自己而去,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所以现在心有不属。

而太子殿下知道自己死期将近,却依旧坦然面对,这是多少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接着礼部右侍郎凌汉奏:

应天府乡试完毕,中式举人黄文史等五十人;

加封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三代皆王爵;

高丽遣门下评理郑道传等奉表,贡方物;

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思南宣慰使田大雅等各遣使奉表,贡方物;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使进表,贡方物;

等事。

朱元璋依旧是在发呆状态,朱标则是大方的处理。

“着礼部赐应天府乡试考官傅箕、苏伯衡、陈圭、谢南、毛瀚钞各十锭,中试举人黄文史等五十人各二锭,其监生、生员试不中者皆有赐,且谕以进学之方,俾无怠其志。”

“引各国使者觐见。”

于是高丽、占城等国使者朝见。

使者们进来朝见,也发现皇帝陛下不在状态,好像神游天外一般,而朱标则从容应对,令使者们对大明太子殿下颇为佩服。

接着朱标又询问:“加封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三代皆王爵可合乎礼制?”

翰林院侍讲学士葛奏:“禀殿下,宋制,功臣韩琦,生封魏国公,殁后追封魏王;韩世忠,生封咸安郡王,殁后追封蕲王;考其光世止封公爵,王及三代,别无定制。本朝开平王常遇春三代俱封王爵,出自特恩,难为定例。其达等三代追赠,合依宋制。”

朱标闻言,作出处理:“中山、岐阳皆开国大勋,宜如开平王例,三代俱封王爵。自今,凡开国功臣死后俱追封三代,其袭爵子孙,非建立奇功者,生死止依本爵,著为令。

礼部依礼制赐封,形成惯例,今后依例而行。”

凌汉低头唱喏,回到班列。

朝会之上,朱元璋始终不在状态,而朱标则是大大方方,一桩一桩的大事处理,一件一件都处理的是有理有据有节,令朝臣信服。

而他们都不知道,其实这时候的朱标才是那个最应担心生死的人,但他却好似没事人一样。

凌汉看得十分的不忍,屡屡眼眶湿红。

朝会结束之后朱元璋看着朱标一脸淡然的模样,满脸都是心疼。

而朱标什么都没有说,看向了凌汉:“走吧,孤,还想听听那位老师有什么高论呢。”

凌汉不忍心:“殿下,还是明天再去吧。”

朱标微微一笑:“孤怕时间不够啊,走吧。”

凌汉这小老头再次落泪。

这个在与朱元璋宠臣、酷吏詹徽斗争了一辈子的正直官员,没有在被陷害的时候有半分的委屈,如今却因为朱标的这几句话,感到无比的心疼……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