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语乐文学网 > 东汉沦亡史 > 最感人的爱情小说 《东汉沦亡史》章节目录

最感人的爱情小说 《东汉沦亡史》章节目录

2025-10-13 23:57:33 作者:最爱历史
  • 东汉沦亡史 东汉沦亡史

    建安元年(196年),15岁的汉献帝跌跌撞撞回到了洛阳。眼前的皇城景色极为荒凉。野草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四处蛮横地生长,残破的砖瓦依稀可见宫殿的影子,为数不多可以住人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

    最爱历史 状态:已完结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东汉沦亡史》 章节介绍

最爱历史编著的小说《东汉沦亡史》,题材为历史类型,小说故事情节紧凑、内容精彩,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东汉沦亡史》第4章内容介绍:一开始,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授自己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知道后气得破口大骂:“曹操当死数矣,.........

《东汉沦亡史》 4、挟天子以令士大夫 在线试读

一开始,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授自己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知道后气得破口大骂:“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这才改拜袁绍为大将军。

显然,袁绍并不服气,一是不满曹操掌握汉室实权,二是不屑天子的号令。

我们常说“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不妨看看曹操挟持汉献帝都许之后,各路诸侯的反应。建安二年(197),南阳的张绣反了,还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同一年,袁术称帝,压根没有把汉帝当回事。建安四年(199),袁绍派遣精兵十万,攻打许都。建安五年(200),孙策谋划偷袭许都。曹操明明挟持了天子,却引来了各路诸侯的围攻。

很明显,孱弱的汉献帝号令不了这些骄横跋扈的军阀,他只能获得一种人的拥戴:深受儒学影响、内心有坚定信念的士大夫。

虽然今人把汉分为东西两汉,但在时人看来,这是一个国祚绵延426年、经历24位皇帝的强盛王朝。天下姓刘的纲常伦理化入风俗和记忆之中,成为人们思维的惯性。

而且,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在“从道不从君”的士人心中牢牢烙下了忠义概念,将名节与操守注入到知识分子的血液中。知识与信念的结合总能迸发出强大力量,虽然汉室衰微,帝王之统不存,但是儒学之统仍在。对那些“以身存道”的士大夫来说,汉献帝代表着正统,代表着道与正义,他们可以为了心中的正义奋不顾身。正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当然,士大夫也并非完全是皇权的仆从。东汉末年,为了反抗属于皇帝个人生活圈里的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舆论运动,最后被宦官镇压下来,一群年轻的太学生被迫“禁锢终生”。一个强大的外敌往往能够凝聚内部的凝聚力,分散各地的士大夫有了统一的目标和紧密的组织,他们以“党人”的面貌出现在历史之中,余英时先生称之为“士大夫群体意识的觉醒”。

士大夫成为一个自觉的阶层,大概就在这个时候。

《三国志》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开始,曹操与袁绍一同起兵反董卓,袁绍问曹操:“若事情不成,有什么退路呢?”曹操反问道:“足下的打算是什么呢?”袁绍说:“我向南据守黄河,向北阻击燕、代,兼并戎狄的兵力,向南争夺天下,大概可以成功吧。”

曹操则说道:“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道,恐怕指的就是儒家之道。袁绍在意的是地盘,而曹操则更想抓住士人的心,二人的分野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曹操看中的并不是汉献帝本人,而是那些儒家的信徒。他们一般都是地主,有财有人;具备相当的知识,有能力;拥有广大的朋友圈,有名望。与其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倒不如说是“挟天子以令士大夫”。

曹操早期的创业,基本依赖地方的豪族。一开始,陈留的卫兹以家财资助曹操,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后来这些人在与徐荣的战役中战死,曹操的族人曹洪又支援了几千人马。此后像李典、任峻、许褚之流,都是此类。随着势力的扩张,曹操必须接纳士大夫进入自己的阵营,所以在荀彧放弃袁绍、投奔曹操的时候,他才会惊喜地说道:“吾之子房(张良)也!”

荀彧是一个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士人,当初他也曾建议曹操迎接献帝。他与曹操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依附与主仆关系,而更像是士大夫与军阀的政治合作。他为曹操举荐了大量人才,这些士大夫构成了曹魏集团的上层骨干。

自天子都许之后,避乱、流浪、归隐的士大夫如大雁归巢,纷纷来到曹操的帐下。

如杜畿,“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如徐奕,本来避难江东,受到孙策的礼遇。曹操成为司空之后,立马微服回到本郡,出任曹操的掾属。如刘馥,避乱扬州,建安初年,率族人谒见曹操。再如,“颖川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刘表俱待以宾礼……及曹操迎天子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还诣操,操以俨为朗陵长”。

官渡之战中也处处可见“挟天子”的影响。

建安四年(199),官渡之战正在酝酿之中,田豫劝说渔阳太守鲜于辅说:“曹氏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定天下,易早从之。”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僵持之时,刘表举荆州以响应袁绍。桓阶却劝长沙太守张羡抗刘表而应曹操,桓阶认为,曹操“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

官渡之战本身就是一场实力差距相当悬殊的战役,而曹操还要顾及身后的孙策、刘表、刘备等人,局势简直就是千钧一发。田余庆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说道:“在这个时候,曹操手里只有两张可用的牌,一张是官渡前线数量不多的军队,一张是没有叛变的一批名士和豪族。”

士大夫的归附,荀彧等人的出谋划策,各地士人对曹操的支持……这些都是“挟天子”的隐秘影响,一点一滴将曹操的劣势化作最后的胜局。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统一北方后,下令说:“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