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青梅约》 章节介绍
《不喜青梅约》是书迷争相拜读的一部网络小说,作者小说家,故事情节流畅、细节扎实、人物丰满、基调向上,充满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不喜青梅约》第3章内容概述:我一个人回了客栈,直到宵禁时分,裴律和祝因才回来。店主人见我一个人,给我做了一碗元宵就去.........
《不喜青梅约》 第3章 在线试读
我一个人回了客栈,直到宵禁时分,裴律和祝因才回来。
店主人见我一个人,给我做了一碗元宵就去睡了。
裴律两手提着满满当当的油纸包,看到我后,皱眉道:“你怎么也不说一声,就一个人跑回来了,我们还在外面找你。”
我没出声,直直看向祝因腰环上的同心扣,他漫不经心摆弄着,察觉到我的目光:
“好看吗?”
“你有喜欢的人了?”
祝因嗯了一声,去看裴律。裴律看着他,揉了揉他的脑袋。裴律放下油纸包,腰间也挂着一枚同心结,感受到我的视线,裴律道:“带着玩的。”
裴律临行前,我也做过一枚同心扣送他,他又送还到我的手里。“小知,我们还未成婚,等日后成了婚你再送我好不好?”
他催促着我快吃,我呼吸一滞,汤圆吞了下去。黏糊糊的,窝心得很。
翌日,裴律早早地叩我的门,叫我梳洗,说是要出门。我心头一紧,莫不是信中的要事了?
我急匆匆的收拾好,裴律却让我不急,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祝因才打了个哈欠,施施然从他的房间出来。
“碧波湖畔举行诗会,我们一同去。”
“我也要去吗?”
裴律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怕,诗会都是我的友人,他们也想认识认识你。”
到了诗会,裴律的人缘果然很好,学子们一见他来,都上前和他寒暄,而祝因更是灵活的如一尾游鱼,穿梭在众人间。
“裴郎,这就是你家小妹?怎么还戴着幕篱。”
小妹?我扭头去看裴律,裴律附在我耳边道:“这样介绍可以免去许多麻烦,若说你是未婚妻,他们定是要吵着闹着要看你的模样。”
我没再说话,心中却忍不住失落。
祝因奇道:“公孙,你怎么也来了?可也是来看美人的?”
公孙冷冷道:“没兴趣,我只要彩头。”
裴律抿了抿,我知他是十分不大高兴了。
石桌上的卷轴写着文题,旁边摆着一管玉箫,造型古朴,倒像是前朝古物。看来就是彩头了,因为诗会风雅,彩头一般都是作为奖励,博个乐子。鲜少有人舍本逐末,直接说为了彩头而来,我不由好奇地多看了他两眼。
他五官生得极秾丽,面上却是冷冰冰的,让人想到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却实在难得一见的美男子。和裴律不同的是,裴律如温柔的春风,是俊朗,他则如一块寒冰,用俊俏来形容更恰当些。
可惜了,他大概很穷。
攒局的叫李大能,一张圆圆脸,胖胖的像个不倒翁。仆人急色匆匆来报道:“李公子,拾月姑娘叫周霸王给绊住了,不能来诗会了。”
李大能一张脸皱成包子,“拾月姑娘不来,这诗会还有什么意思!”。
祝因将我往前一推,“这里不是有个现成的吗?意料之外,不比事先安排地有意思?”
我一怔,在家里时也知道,作诗会时为了风雅,会请了通诗书乐理的妓子助兴。我下意识拒绝,“不必了,我的乐理粗浅得很,怕扰了大家的兴致。”
李大能看了我一眼,有些犹豫,又去看裴律,“这……裴兄你看呢?要不算了吧。”
祝因道:“可是这文题是箫,我不听箫声做不出诗的。裴兄,妹妹这是谦虚呢,你就不要那么小气了吧。”
我看向裴律,向他轻轻摇头。
“小知略通音律,为大家演奏一曲,诸位不要嫌弃。”
我别过头去,裴律牵了牵我的手,“小知,你是我带来的人,你若不奏,我会很没面子。”
我默然,裴氏家学,作为妻子,不能让丈夫在外没有面子,即使是他做错了,在外也要周全了他的面子,其他的可以回家慢慢说。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玉箫,朝众人微微一笑。“祝公子盛情,我再推辞就不好了,这首《蟾宫》专为祝公子所奏,祝公子早日折桂。”
众人暧昧的目光在我和祝因身上打转。
我吹奏了起来,到了后半段,笛声蓦地响起,我心头一惊,公孙竟在与我合奏。
一曲终了,众人鼓起了掌。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怀疑,我与公孙是事先演排好的。
经祝因提醒,学子们才纷纷泼墨挥写起来。
公孙却不写,走到我身边,“你刚才吹的叫什么名字?”
我淡淡道:“我刚才已经说过了”
“我竟不知《分离散》几时叫作《蟾宫》了?”
父亲以前在边关做过吏使,我随乐师学过胡乐,而且用的还是古法。
我咬了咬唇,“《蟾宫》中月宫仙子孤单寂寥,幽远的意境本就与《分离散》很像。”
公孙应弦深深看了我一眼,淡淡笑了。
还好我戴着幕篱,不会与他对视。
他点头道,“嗯,那我便和你一起祝他早日蟾宫折桂。”
我讶然,刚才那是强辩。他的笛音,丝毫没有打乱我的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对曲子了如指掌。
我忍不住笑了,有了一丝小时候一起做坏事时结成同盟的偷偷的快乐。
石桌上的香一点点烧到根部,快要燃尽。
“你的诗还未作。”公孙应弦好似如梦初醒一般,走到一边,开始写起来。
那厢,祝因凝眉苦想,白纸上勉强写了两行。裴律早已写好,从袖中掏出一张,看李大能还在台前案上睡得正酣,想递给祝因。
祝因感激一笑,日光照在他脸上,透过莹润的耳朵,有一圈小小的环。
我蓦地一怔,走过去,站在裴、祝二人中间,对李大能朗声道:“李公子,时间到了,可以请诸位公子交上习作了。”
李大能猛地起身,圆胖的身子横亘在过道中间,此刻小炉上的香燃尽。
祝因自然不能在眼皮底下作弊,李大能开始品评起来,想不到他这人看起来不甚靠谱,点评起来竟十分的独到。
最后他拿着两张卷子,竟有些犹豫,“这……裴君的格律、用词、章法都无可挑剔。公孙这首用了湘妃泣泪的典故,意境上更超脱。”
其他几位学子也凑过来看,对李大能的看法连连点头。
祝因转了转眼珠,“刚才裴妹妹说了他吹的曲子是《蟾宫》,也就是二次命题,公孙用湘妃二女思念的亡夫典故,明显文不对题。大家以为呢?”
我有些紧张地看着公孙,他却什么都没说。
最后裴律最后被推举为第一,玉箫自然到了他的手里。
“谁不知道公孙是为了玉箫来的,只差一步,可惜可惜。”
“没事啊公孙,你是头回来,哥哥这里还有不少宝贝,下次的诗会你还来参加,肯定能赢个什么回去。”
“不可惜。”公孙应弦看着我直直道。
“君子成人之美,这管箫我还是给公孙吧。”
公孙谢绝了裴律,裴律表示没事,随手把箫丢给了祝因。
自那之后,裴律常带我去各处的诗会,每次都能看见公孙。
我想,他一定是很穷了。